左轉有書 MeToo系列講座三【 MeToo運動的下一步:轉型正義與平等理念的實踐 】

左轉有書 MeToo系列講座三【 MeToo運動的下一步:轉型正義與平等理念的實踐 】

MeToo運動爆發以來,媒體對於性暴力的關注明顯退燒。但與此同時,台灣社會正緩緩發生改變,許多受害者說出自己的遭遇、公開加害者的身分,即便因事過境遷而難以「追回正義」,但起碼,我們還在努力指認惡徒,祈願同樣的悲劇不必在下一代人身上輪迴。
⠀ ⠀
更有一些不願罷休的人,持續轉發訊息、維護資料庫、拒絕與加害者同台或合作,甚至將榮譽與補助退回──「取消行動」意味著,仍有人非常在乎、仍有人絕不甘休。
⠀ ⠀
左轉「MeToo互動書展」,也持續收到動人的分享。未曾謀面的朋友們提供曾經安撫心魔的作品,輕聲說出那些本來無法面對的痛徹肺腑記憶。且讓我們稍作整理,想一想書店能夠如何轉述這些珍貴的證詞。無論如何,走進現在的左轉,我們已經陳列了多本MeToo好書,閱讀雖無法取代治療與支持,但應該可以帶來一些些安慰平靜。
⠀ ⠀
::
⠀ ⠀
左轉的第三場MeToo講座,我們邀請了常年參與女性議題的王曉丹老師。曉丹老師的推薦書單,有《陰道獨白》作者Eve Ensler的另一本動人名著《道歉》──因為等不到父親對於亂倫性侵的歉意,於是Ensler代替父親「寫信給倖存的自己」。性虐待或許不可能真正救贖,但最少,加害人可以承認孤獨軟弱、應該坦白貪欲與自私。
⠀ ⠀
當MeToo運動打開性暴力議題的複雜圖景,我們或許無力於:加害人不易現身、傷害糾纏終身、第三人參與的責任、在社會爭辯中所發生的對立、如何才能不要再有下一次悲劇……
⠀ ⠀
到底我們還能為metoo做些什麼?性暴力可能「究責」嗎?該如何對待言之鑿鑿但無法取證的具名指控?我們所有人又該如何反思長久以來的旁觀或「無知」?而性暴力作為一種至今無法消滅的醜惡現實,又該如何進行「轉型正義」?
⠀ ⠀
這個周五晚上,王曉丹老師將來到讀派書店,和我們一起談論MeToo的本質與困境、思考性平運動中的真理控訴與文化控訴,同時也展望「修復式司法」,用以回應受害者肯認的需求。最後,對照他國的變革規範,相信能對MeToo運動的未來找出更多具體想像。
⠀ ⠀
讓我們共同走向「MeToo運動的下一步:轉型正義與平等理念的實踐」!
⠀ ⠀
▌活動資訊
講者|政大法律系特聘教授 #王曉丹
時間|7/28(五)19:00
地點|讀派(台北市鎮江街1巷3號,左轉有書旁)
🔗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7WspogwpoNmd8pqs6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