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原住民樂舞的印象是否是那充滿歡樂氛圍的竹竿舞、族語歌詞襯著輕快的伴奏、又或鮮豔飄逸的傳統服飾?
孩童時期印象特別深刻的部落歌舞是每年夏天ilisin 年祭裡的祭歌與舞蹈,耆老曾說過這支舞是模仿海浪拍打而成,至今仍如年幼時那樣著迷於如浪花般的舞步和旋律。此外,便是日常中一首首耳熟能詳的工作歌、休閒歌等。長大後第一次成為祭典舞圈的一員,當自己雙腳踩著舞沈醉其中,口中大聲唱著再熟悉不過的族語,才真正開始了解藏在歌舞中的力量——那是一種靈與靈的連結與存在的共振。
然而,這些原住民歌舞承載的文化底蘊卻隨著經濟需求與產業發展而被稀釋,甚至因為缺乏理解而錯誤解讀和包裝。
我們可曾停下來好好思考原住民歌舞背後真正的意涵呢?
5月28日原住民系列工作坊 #了解島嶼的明白 「樂舞?悅舞?」邀請到Adaw 與Pasuya兩位講師與我們一同揭開部落傳統樂舞的真實面紗樣貌,並深度探討傳統樂舞舞台化、商業觀光化,與大眾對原住民樂舞之刻板印象的形成。期盼在有更多理解後,能打破對傳統樂舞的迷思,並以更多元的觀點討論原住民樂舞在當代發展的可能性。
▍課程資訊
時間|2023/05/28(日) 12:00~17:00
地點|讀派 (台北市鎮江街1巷3號)
費用|250元/人 (含講師費、場地費)
*行為藝術物件練習:每人需要帶自己感到親切、喜歡、在一生當中很重要的東西/物件。
主辦單位| 左轉有書 / Talo’an no Faloco’ 心的工寮
補助單位|文化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