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匯聚了多種語言、文化、宗教、民族,而台灣緊鄰東南亞,在地理、歷史、人種上,甚至是東南亞的一部分。不論是想要新南向、還是想要挺移工,起點都一樣:先讀幾本書。
——張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移工是有名字的,就在921塌陷的工廠裡,在SARS被封鎖病房裡陪伴老人,在雪隧工地的死傷名單裡……我們共同走過當代台灣歷史,在日常生活裡多有互動,恩怨情仇。如果相關的書籍與記錄太少,無非是映鑑了政策性的歧視與隔離。本地人能做且該做的還很多。
——顧玉玲(作家)
近三十年來,來台灣的移工幾乎處在充滿歧視、壓迫與奴役的窒息密網裡,困住他們的,有法令與制度,有跨國的仲介與貸款公司一條龍的剝削,更有僱主與整個台灣社會的歧視與不平等對待,讓他們幾乎不得脫身。我們所希望的,不過就是把綁住移工那片網,稍稍鬆開,讓他們足以喘氣和動彈罷了。仲介的嚴重剝削存在一天,各項嚴重歧視的法令與制度還存在一天,那片牢牢的綁住他們的網子,就一天不會消失。
這次左轉有書的「挺移工」選書,匯集了台灣這些年來寫作移工、新住民處境的優秀之作。在大談「南向政策」之前,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換個角度,藉由閱讀全面而深刻地認識在台灣這六十萬的移工和數十萬新住民,看見他們真實的臉孔與苦難的刻痕,才能感受到在民主社會天天暢談的「基本人權」,於他們來說有多麼不易和遙遠。
台灣社會和媒體因為不願理解,對東南亞各國至今依舊維持著巨大的隔閡,然而,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不論在地理距離、文化,甚至是全球化的處境下都非常相似,這次的移工選書,除了拉近台灣與東南亞的距離,也可以是一個認識移工、認識和東南亞國家的窗口。讓我們開始看到這些在台灣各地日日夜夜存在與發生的壓迫,從而將心比心、善待移工,也讓我們的下一代人在面對移工時,不必再繼續帶有我們這一代的憤怒與羞愧。
——汪英達(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服務暨庇護中心主任)
|台灣移工|
《外婆家有事:台灣人必修的東南亞學分》,張正著,貓頭鷹
《回家》,顧玉玲著,印刻
《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顧玉玲著,印刻
《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藍佩嘉著,行人
《逃∕我們的寶島,他們的牢》,逃跑外勞著、四方報編譯,時報出版
《一線之遙》,白刷刷聯盟,2015
《流:移動的生命力,浪潮中的台灣》,第一二屆移民工文學獎得獎作品,四方文創,2015
《航:波浪而來,逆風中的自由》,第三屆移民工文學獎得獎作品,四方文創,2016
|移工/移民小說|
《金山》,張翎,時報出版
《姐妹》,凱瑟琳.史托基特,商周出版
|理論及工具書|
《東南亞史》(上下冊),薩賽德著、蔡百銓譯,麥田
《國際遷徙與移民:解讀「離國出走」》,Peter Stalker著,蔡繼光譯,書林出版
《跨越邊界:當代遷徙的因果》,Peter Kivisto、Thomas Faist著、葉宗顯譯,韋伯出版
《跨界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上),夏曉鵑.陳信行.黃德北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出版
《跨界流離:全球化下的移民與移工》(下),夏曉鵑.陳信行.黃德北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出版